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例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。
基础信息
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
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,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
繁体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
正音“鹬”,不能读作“jú”;“相”,不能读作“xiàng”。
感情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是贬义词。
用法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渔”,不能写作“鱼”。
辨析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和“坐山观虎斗”都有“双方争执不下;结果两败俱伤;让第三者获得好处”的意思;但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;“坐山观虎斗”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。
近义词两败俱伤、渔人得利、从中渔利
反义词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
英语When the snipe and ten clam grapple; it is the fisherman who profits.
俄语Кошки грызуется-мышáм раздолье.
日语漁夫(ぎょふ)の利(り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※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的意思解释、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龇牙咧嘴 | 龇:露齿。张着嘴巴;露出牙齿。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。 |
金篦刮目 | 比喻翻然醒悟。 |
山行海宿 |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。谓行旅艰险。 |
气数已衰 | 气数:命运。形容人已生命垂危,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。 |
凤表龙姿 | 形容英俊的仪表。 |
一长一短 | 形容说话絮叨。 |
颜筋柳骨 | 颜:唐代书法家颜真卿;柳:唐代书法家柳公权。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,但风格有所不同。也泛称书法极佳。 |
龙屈蛇伸 |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。 |
钻穴逾垣 | 见“钻穴逾墙”。 |
死而复苏 | 复:又,再;苏:醒过来。死去了又活过来,形容生命不息。 |
行不由径 | 径:小路,引伸为邪路。从来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动正大光明。 |
流离播越 | 流转迁徙。 |
倒持太阿 | 见“倒持泰阿”。 |
母仪之德 | 母仪:作为母亲的典范。母亲的品德。泛指妇女的品德。 |
眉留目乱 | 神色不宁的情状。 |
楚囚相对 |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,相对无策,徒然悲伤。 |
尺璧寸阴 | 阴:光阴;寸阴:指极断的时间。日影移动一寸的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。指时间可贵。 |
彰明昭著 | 犹彰明较著。 |
尧趋舜步 | ①谓如尧舜之行。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。②指尧舜的德政。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。 |
擗踊号呼 | 擗:以手拍击胸膛;踊:用脚顿地。捶着胸跺着脚大哭。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