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不亦乐乎 |
亦:也;乎: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;相当于“吗”或“呢”。不也是快乐的吗?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。 |
白首同归 |
归:归向、归宿。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“白首同归”,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。 |
围点打援 |
一种战术,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,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。 |
爱才好士 |
好:喜爱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 |
肥马轻裘 |
裘:皮衣。骑的是好马;穿的是裘衣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 |
高不可登 |
登:升,上。高得不能到达。形容难以达到。也形容人高高在上,使人难接近。 |
志同气合 |
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。 |
前不巴村,后不着店 |
巴:靠近。着:挨着。前面没有村子,后面没有旅店。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,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。 |
毫不在乎 |
毫:丝毫,形容细小;在乎:在意。形容丝毫不在意、无所谓的样子。 |
知心知意 |
指彼此了解,心意投合,相互关心备至。 |
叠床架屋 |
床上叠床;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累赘。 |
梧凤之鸣 |
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毛传:“梧桐盛也,凤凰鸣也,臣竭其力,则地极其化;天下和洽,则凤凰乐德。”后因以“梧凤之鸣”比喻政教和协、天下太平。 |
一沐三渥发 |
|
流落风尘 |
流落: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;风尘:指纷扰的生活。穷困潦倒,漂泊江湖。 |
视同陌路 |
见“视若路人”。 |
一个半个 |
谓为数甚少。 |
圆顶方趾 |
同“圆首方足”。 |
排难解纷 |
排:消除;难:危难;纷:纠纷。排除危难;调解纠纷。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;解决纷乱。 |
如水投石 |
象水泼向石头,丝毫不入。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。 |
天不憗遗 |
憗:愿;遗:留。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。 |
旷日累时 |
累:积累。耗费时日,拖延很久。 |
和蔼近人 |
和蔼:和善。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 |
胸中柴棘 |
棘:有刺的草。比喻人阴险狠毒。 |
刮目而视 |
刮目:擦拭眼睛,指去掉老看法。去掉旧的看法,用新眼光去看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