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习非成是 |
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 |
徒托空言 |
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。指只讲空话,而不实行。 |
讹以滋讹 |
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,越传越错。 |
剑胆琴心 |
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 |
餐风露宿 |
餐:吃;宿:睡觉。在风中吃饭;在露天过夜。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。也作“露宿风餐”、“风餐露宿”。 |
观望不前 |
不前:不敢上前。事情尚难确定时,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,观察事物的发展,暂不前进。 |
同声相求 |
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 |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 |
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 |
倒戢干戈 |
见“倒载干戈”。 |
西风残照 |
秋天的风,落日的光。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。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。” |
辟地开天 |
开:开拓;辟:开辟。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,创立世界。后比喻有史以来。 |
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 |
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 |
净几明窗 |
净:干净;几:小桌子。形容房间干净明亮。 |
难以预料 |
预:预先;料:料想,估计。很难预先想到。 |
舌战群儒 |
舌战:激烈辩论。儒:儒生,旧指读书人。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。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 |
仰之弥高 |
仰:仰视;敬慕;弥:更加。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 |
可望而不可即 |
能望见,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。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。 |
贤良方正 |
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 |
阻山带河 |
靠山环河。指形势险要。 |
不可奈何 |
奈何:对付,处置。指没有办法。 |
私心妄念 |
私:利己;妄:虚妄,不实。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想法。 |
理亏心虚 |
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。 |
邪不伐正 |
见“邪不犯正”。 |
抚孤恤寡 |
恤:救济。指养育孤儿,救助寡妇。 |
轻财好士 |
见“轻财重士”。 |
吹毛求瘢 |
求:寻找;瘢:疤痕。吹开皮上的毛,寻找里面的毛病。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、缺点,寻找差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