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一无所有 |
什么都没有(一:一概;完全)。 |
随物应机 |
顺应事物而机变。 |
剥茧抽丝 |
剥:去掉外层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。 |
博闻多识 |
博:广博;闻:见闻;识:学识。知识丰富,见闻广博。 |
古调单弹 |
比喻言行不合时宜。 |
燋金烁石 |
使金石销熔,形容天很酷热。 |
排患解纷 |
见“排难解纷”。 |
牡丹虽好,终须绿叶扶持 |
扶持:扶助。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。 |
附膻逐腥 |
膻:羊肉的气味。依附、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。比喻巴结权贵,追逐个人利益。亦作“附膻逐秽”。 |
死无对证 |
对证:核实。当事人已死,无法核对事实。 |
两意三心 |
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。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。 |
通变达权 |
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中流底柱 |
见“中流砥柱”。 |
摩顶放踵 |
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。形容不辞劳苦,不顾身体。 |
不解之仇 |
解除不了的仇恨。 |
北鄙之声 |
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 |
神出鬼行 |
出:显露;没:隐灭。形容行动出没无常,变化神奇,不可捉摸。 |
柳眉倒竖 |
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 |
重迹屏气 |
见“重足屏气”。 |
熔于一炉 |
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。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;浑然一体;难解难分。 |
众人国士 |
众人:普通人;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。 |
至仁无亲 |
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,无亲疏之别。 |
三征七辟 |
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