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地大物博 |
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将勤补拙 |
以勤奋弥补笨拙。 |
阿谀谄媚 |
阿谀:迎合别人的意思,向人讨好;谄媚:巴结,奉承。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,竭力向人讨好。 |
俯首帖耳 |
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,耷拉着耳朵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 |
恶语中伤 |
中伤:攻击和谄害别人。用恶毒的话污蔑、陷害人。 |
履霜坚冰 |
履:踩,踏。踩着霜,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。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,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。 |
拿腔作势 |
装模作样。 |
情深骨肉 |
骨肉:比喻至亲。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。亦作“情逾骨肉”、“情愈骨肉”。 |
轨物范世 |
指作事物的规范、世人的榜样。 |
姿意妄为 |
任意胡作非为,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,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。 |
操矛入室 |
比喻深入了解对方,找出其纰漏,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。 |
孤俦寡匹 |
孤独无伴侣。 |
浓抹淡妆 |
同“淡妆浓抹”。 |
并存不悖 |
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。 |
皓齿朱唇 |
皓:白色的样子;朱:红色。齿白唇红。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。 |
鸣凤朝阳 |
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郑玄笺:“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,居高视下,观可集止,喻贤者待礼乃行,翔而后集。梧桐者,犹明君出也。生于朝阳者,被温仁之气,亦君德也。”后因以“鸣凤朝阳”比喻贤臣遇明君。 |
萧行范篆 |
萧:南朝宋代书法家萧思话;范:南朝宋代书法家范晔。萧擅长行书,范精于小篆。 |
龈齿弹舌 |
龇牙咧嘴地咒骂。 |
再当冯妇 |
晋国人冯妇,善于打虎,后来不干了。有一次看见一群人在捉老虎,但不敢向前。于是他上前去打。比喻重操旧业。 |
回天转地 |
犹言旋转乾坤。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。 |
疮痍弥目 |
疮痍:创伤;弥:满。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。 |
包而不办 |
包:包揽。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。 |
弦无虚发 |
谓射箭百发百中。 |
通人达才 |
通人:学识渊博的人;达才:通达事理的人。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