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
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 |
大是大非 |
是:正确;非:错误。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;多指政治方面的。 |
龙吟虎啸 |
吟:鸣、叫;啸:兽类长声吼叫。像龙一样长鸣;像虎一样咆哮。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。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;气势盛大。 |
海枯见底 |
海枯:海水干涸。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,但并非容易事。用以比喻人心难测。 |
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 |
国家的兴盛或衰亡,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。 |
歃血为盟 |
古代参加盟会者;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;表示诚意。 |
不揪不睬 |
不看也不答理。形容待人态度冷淡。 |
同尘合污 |
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,合于污浊之世。 |
怒目而视 |
怒目:瞪着发怒的眼睛;视:看。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。 |
歪谈乱道 |
说话糊里糊涂,毫无见地。 |
芒鞋竹笠 |
芒鞋:草鞋。竹笠:用竹子编成的斗笠。穿草鞋,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。指到处漫游。 |
丰肌弱骨 |
丰润的肌肤,柔嫩的骨骼。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。 |
望风响应 |
望:看。风:风声。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,就积极响应。 |
万世不朽 |
朽:腐烂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。 |
天灾地变 |
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。 |
磨牙凿齿 |
咬牙切齿。形容凶狠的样子。 |
光复旧京 |
光复:恢复;旧京:故都。收得失去的国土或恢复原有的典章制度或事业。 |
弃易求难 |
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。 |
浮言虚论 |
浮言:没有事实根据的话。浮泛不切实际的言谈论调。 |
拙口钝辞 |
拙:拙笨;钝:迟钝,笨拙。粗嘴巴,笨言辞。指不善于言辞。 |
雄辩强据 |
雄:宏大。雄健的辩论,强有力的证据。 |
东奔西逃 |
同“东逃西窜”。 |
疑疑惑惑 |
怀疑别人,疑虑不安,犹豫不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