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解铃还须系铃人 |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 |
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才疏学浅 | 才:才能;疏:空虚;浅薄。才能不高;学问不深。 |
颠倒乾坤 |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。 |
千篇一律 | 比喻文章、题材、写法等公式化。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;毫无变化。 |
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 | 哑子:哑巴;黄柏:黄檗,味苦。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,知苦说不出。比喻有苦难言 |
偶影独游 | 偶:配偶,伴侣。以影为伴,独自游览。比喻孤单。 |
百年之业 | 百年的事业。指长远的事业。 |
盖棺论定 | 盖上棺材盖,才能下结论。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。 |
拈断髭须 | 髭:嘴上边的胡子。频频搓转胡子,以致搓断了几根。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。 |
惨无人道 | 惨:狠毒;残暴;人道:指对人的同情、尊重、爱护与关怀。残忍毒辣;毫无人性。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。 |
牛骥同皂 | 皂:牲口槽。牛跟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。 |
神兵天将 | 比喻英勇善战、行动迅捷的军队。 |
恶居下流 | 恶:讨厌,憎恨;下流:即下游,引伸为卑下的地位。憎恨处于下游。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。现也指不甘居下游。 |
托之空言 |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 |
如指诸掌 | 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后用“如指诸掌”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 |
意义深长 | 意思含畜深远,耐人寻味。同“意味深长”。 |
金针度人 | 金针: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。度:通“渡”;越过;引申为传授。把金针给人。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、诀窍传授给别人。 |
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 | 说话没有文采,就传播不远。亦作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”。 |
孤雁出群 | 出:超出。形容很特殊。 |
争长争短 | 计较细小出入,争竞利害得失。 |
措置乖方 | 措置:安排;方:条理;乖方;不合条理。处理安排不合理。 |
深稽博考 | 稽:考核;考:查核。深入地稽考,广泛地查核。形容苦心钻研学问。 |
犬马之命 | 命:生命。对自己生命的谦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