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反复无常 |
反复;颠过来倒过去;无常:没有常态。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。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。 |
入文出武 |
称人兼备文武之才,入朝为文臣,出朝为将帅。 |
弊帚千金 |
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成价值千金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弊,一本作“敝”。 |
白面书生 |
白面:形容白净;书生:念书人。①形容年纪轻、知识浅薄、阅历不深的读书人。②也泛指相貌姣好、白净的年轻读书人。 |
鸿飞霜降 |
鸿雁为候鸟,每年深秋归飞,其时开始霜降,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。 |
旗鼓相当 |
旗鼓: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。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 |
闭门酣歌 |
指闭门不出,尽兴饮酒,尽情歌舞。形容沉缅酒色,尽情享受。 |
抽黄对白 |
谓只求对仗工稳。 |
简要清通 |
指处事简练扼要,明白通达。 |
问鼎中原 |
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 |
朝发夕至 |
早上出发;晚上到达。 |
毫不介意 |
毫:丝毫;介:进入。丝毫也不往心里去。也作“毫不在意”。 |
相习成俗 |
习:习惯于。相互因袭,而形成一种习俗。 |
小杖则受,大杖则走 |
杖:用棍子打。轻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。 |
好施乐善 |
施:给予;乐:喜欢;善:好事。喜欢做善事和施舍,指乐于行善,喜欢施舍。 |
翻天作地 |
犹言翻天覆地。形容闹得很凶。 |
衣冠沐猴 |
沐猴:猕猴。穿衣戴帽的猕猴。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。 |
戛釜撞瓮 |
刮磨锅子,碰撞陶器。比喻粗俗之音。 |
凌杂米盐 |
形容零乱琐碎。 |
永生永世 |
永远。 |
脱皮掉肉 |
指卖命。 |
俯仰随人 |
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。 |
朝种暮获 |
①比喻收益迅速。②比喻时间短促。 |
疾言倨色 |
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 |
无奈我何 |
不能把我怎么样。即无法对付我。 |
周规折矩 |
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。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、准则。语出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周还中规,折还中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