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十羊九牧 |
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。比喻官多民少,赋税剥削很重。也比喻使令不一,无所适从。 |
人才辈出 |
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;辈出:成批地连续出现。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。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。 |
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 |
百姓本没有罪,因身藏璧玉而获罪。原指财宝能致祸。后亦比喻有才能、有理想而受害。 |
情投意合 |
投:契合。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;合得来。 |
人极计生 |
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。 |
列土分茅 |
谓受封为诸侯。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土地和权力,称为“列土分茅”。 |
撑岸就船 |
比喻颠倒主从,不合情理。 |
犬牙鹰爪 |
喻善攫取的手段。 |
一顾倾城 |
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延年侍上起舞,歌曰:‘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’”。后遂以“一顾倾城”形容美女的眼波,亦以喻女子的美貌。 |
七扭八歪 |
形容不端正。 |
气血方刚 |
犹血气方刚。谓精力正值旺盛。 |
万口一辞 |
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。比喻意见一致。 |
言行不贰 |
犹言言行一致。 |
干卿底事 |
干:关涉。管你什么事?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 |
龙行虎变 |
《易·干》:“飞龙在天……云从龙。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又《革》:“大人虎变。”孔颖达疏:“损益前王,创制立法,有文章之美,焕然可观,有似虎变,其文彪炳。”后遂以“龙行虎变”喻帝王革故鼎新,创制建业。 |
铁壁铜山 |
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。 |
挢揉造作 |
矫揉造作。谓过分做作,极不自然。 |
铁狱铜笼 |
形容密闭森严的监牢。 |
清议不容 |
清议:公正的评论。行为不正,舆论不容许。 |
寓贬于褒 |
寓:寄托。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 |
蛮风瘴雨 |
蛮:荒凉的南方;瘴:瘴气。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。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。 |
荡产倾家 |
指丧失全部家产。 |
投石超距 |
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。 |
神魂摇荡 |
形容心神恍惚,难以把握。亦作“神摇魂荡”、“神魂荡扬”、“神魂飘荡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