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食其果的成语故事

拼音zì shí qí guǒ
基本解释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。形容自己做坏事;自己受害。
出处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自食其果的典故
宋朝时期,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,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,于是对他不理不睬,态度非常不礼貌。这个时候,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,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气派,便立刻满脸笑容、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。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,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,愤怒地问和尚说:“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,而对他又那么好呢?”
和尚口才很好,说:“你误解了!我表面上对他客气,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;而内心对他客气的,就没必要表面客气。”
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,一怒之下,向和尚的头上打去,说道:“按照你的逻辑,打你就是爱你,不打你就是恨你,那么我只好打你了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自食其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秋水伊人 | 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犀牛望月 | 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 |
逢人只说三分话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 |
扬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 |
举善荐贤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举善荐贤,乃美事也;卿何荐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广阔天地 | 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文按语》: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 |
投石问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 |
百战百胜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因噎废食 | 汉 刘向《说苑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