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波光粼粼 |
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波光明净。 |
下里巴人 |
下里:乡里;巴人:巴蜀的人民。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无足轻重 |
足:足以。没有它并不轻些;有它也并不重些。指无关紧要。 |
逢凶化吉 |
逢:遇到;遭遇。凶:凶险;不幸。化:转化。吉:吉祥;顺利。有迷信的人认为祈求神灵;就能使遭遇到不幸的灾难转化为吉祥;顺利。 |
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 |
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,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。比喻只有勤学苦练,才能使功夫纯熟。 |
揭竿四起 |
揭:举;竿:竹竿,指旗帜。举起竹竿当旗帜。借指武装起义。 |
南风不竞 |
南风:南方的音乐;不竞:指乐音微弱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 |
皮肤之见 |
见:见解,见识。指肤浅的见解。 |
阿匼取容 |
阿匼:一味迎合的样子。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。 |
去而之他 |
去:离开;之:往。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。 |
道在人为 |
犹言事在人为。 |
谩天昧地 |
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。 |
沟中瘠 |
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。 |
款款而谈 |
款:诚恳。诚恳而从容的谈话。 |
连昏接晨 |
通宵达旦。整日整夜。 |
狼餐虎噬 |
①同“狼餐虎咽”。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。 |
流风遗迹 |
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、陈迹。亦作“流风遗躅”。 |
黄童皓首 |
见“黄童白叟”。 |
一蟹不如一蟹 |
比喻一个不如一个,越来越差。 |
寒气刺骨 |
冷得几乎失去知觉,感到特别冷。 |
陶然自得 |
自己觉得快意。 |
冥漠之乡 |
见“冥漠之都”。 |
神圣工巧 |
中医对望、闻、问、切四种方法的别称。 |
驷马仰秣 |
语出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,谛听琴声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 |
袭人故技 |
袭:因袭,套用;故:过去。沿用别人使用过的伎俩。 |
兼收并容 |
收:收罗;容:容纳。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,保存起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