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山之节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箕山: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、巢父隐居的地方。节:名节,节操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。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颍余芳”。
出处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,曰:‘……请属天下于夫子。’许由辞曰:‘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君乎!恶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颖水之阳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”
例子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。《汉书·鲍宣传》
基础信息
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
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ㄐ一ㄝˊ
繁体箕山之節
感情箕山之节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人的节操。
近义词箕山之操、箕山之志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※ 箕山之节的意思解释、箕山之节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此一时彼一时 | 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男大当婚 |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 |
合而为一 |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。 |
穿凿附会 | 穿凿: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;附会: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。指勉强生硬解释;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。 |
牛角挂书 | 比喻读书勤奋。 |
首尾相应 | 应:接应。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;互相接应。 |
浮光掠影 | 浮光:水面上的反光。掠影:一闪而过的影子。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;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;一晃就过去了。 |
好谀恶直 | 谀:奉承,谄媚;恶:厌恶。喜欢阿谀逢迎,厌恶直言劝谏。 |
土龙沐猴 | 比喻徒有虚名,而无其实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息 | 静:平静;息:平息。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裕国足民 | 裕:富饶。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。 |
背恩忘义 | 背:背叛。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 |
安常守故 |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,保守旧的一套。指守旧不知变革。 |
因任授官 | 根据才能授予官职。 |
膝行蒲伏 | 伏地爬行。 |
虎体熊腰 | 形容身材魁梧,体格健壮。 |
兽聚鸟散 | 比喻聚散无常。也比喻乌合之众。 |
入国问禁 | 进入别国境界,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。 |
舳舻相继 | 舳:船尾。舻:船头。指船首尾相接,数量很多。亦作“舳舻相接”。 |
心贯白日 | 谓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。极喻坦诚,磊落。 |
雄材大略 | 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。 |
依心像意 | 犹言称心如意。 |
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 | 耻:耻辱;荣:荣耀。不认为是可耻,反而认为是荣耀。指不知羞耻。 |
雨打风吹 |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。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。也比喻严峻的考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