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目瞪口呆 |
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 |
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图 |
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。 |
白首如新 |
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,像新知一样。同“白头如新”。 |
万箭穿心 |
犹万箭攒心。形容万分伤痛。 |
暮气沉沉 |
形容精神萎靡不振,缺乏朝气。 |
少年老诚 |
见“少年老成”。 |
戒备森严 |
戒备:警戒防备;森严:严肃;严密。指警戒防备极其森严。 |
本同末异 |
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。 |
一不做,二不休 |
原意是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。 |
知二五而不知十 |
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。 |
半截入土 |
截:段。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 |
遗编坠简 |
同“遗编断简”。 |
迅雷风烈 |
犹言迅雷烈风。 |
袅袅亭亭 |
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。 |
抚躬自问 |
反躬自问,指自我反省 |
独出己见 |
见:见解、主张。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。 |
螟蛉之子 |
螟蛉:绿色小虫,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,产卵在它们身体里,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。比喻义子。 |
忿然作色 |
因忿怒而变了脸色。 |
福地洞天 |
原为道家语,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。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。 |
谏争如流 |
谏争:争同“诤”,直言相劝。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,滔滔不绝。 |
俎樽折冲 |
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 |
目无下尘 |
下尘:下风,比喻地位低下的人。眼睛不往下看。形容态度高傲,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。 |
不可无一,不可有二 |
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。 |
久束湿薪 |
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。喻思想保守,不易接受新事物。 |
包胥之哭 |
包胥: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。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。 |
掎挈司诈 |
掎挈:指摘;司:同“伺”,侦候;诈:欺诈。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