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胡言乱语 |
指没有根据,不符实际的瞎说,或说胡话。 |
想入非非 |
非:出于佛经;指虚幻的境界。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。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。 |
不食人间烟火 |
食:吃;烟火:熟食。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。 |
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
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 |
执鞭坠镫 |
亦作“执鞭随镫”。谓服侍别人乘骑,多表示倾心追随。 |
言三语四 |
形容人多嘴杂,议论纷纷。 |
意气自如 |
比喻遇事神态自然,十分镇静。同“意气自若”。 |
灰不溜丢 |
灰色,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难堪,情绪低落。 |
雀喧鸠聚 |
形容纷乱吵闹。 |
兰质薰心 |
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 |
和而不同 |
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 |
息黥补劓 |
指修整面容残缺,恢复本来面目。后用以喻改过自新。 |
有了存孝,不显彦章 |
存孝:五代李克用的养子;彦章:五代朱温的部将。有了李存孝,就显不出王彦章。比喻一个有突出才华的人,压倒了另一个才华稍次一点的人。 |
纷纷议论 |
纷纷:众多杂乱的样子。形容很多人谈论的情景。 |
自矜功伐 |
指居功自傲。 |
文子同升 |
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。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。子闻之,曰:‘可以为文矣。’” |
年灾月厄 |
厄:苦难。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。 |
神谟远算 |
见“神谟庙算”。 |
夷然不屑 |
夷然:泰然;不屑:轻视。心中泰然,毫不在意。 |
别有滋味 |
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,指亡国之痛。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、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。 |
裂地分茅 |
裂:分开;茅:草名,白茅。古代帝王分封土地、建立诸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