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治丝益棼 |
整理蚕丝不找头绪;结果越整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;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加复杂。棼:纷乱。 |
收视反听 |
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 |
枉矢哨壶 |
枉:曲;矢:箭;哨:不正;壶: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。弯的箭,歪的壶。比喻不精致的器物,为主人自谦之辞。 |
败鼓之皮 |
败:破旧。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 |
铢铢校量 |
铢铢:分量极轻。指斤斤计较。 |
膏唇试舌 |
用膏涂嘴唇,用巾揩舌头。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。 |
馋涎欲滴 |
馋: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;涎:口水;欲:将要。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。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。也作“垂涎欲滴”。 |
谲而不正 |
谲:欺诈。诡诈而不正派。 |
獐头鼠目 |
头长得像獐子一样;眼睛则像老鼠一样。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;神情狡诈。 |
后巷前街 |
巷:胡同。指四处的街坊居民。 |
一叶落知天下秋 |
从一片树叶的凋落,知道秋天的到来。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,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。 |
讽一劝百 |
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。 |
染蓝涅皂 |
指胡乱涂抹。涅,染;皂,黑色。 |
不痒不痛 |
既不痛也不痒。比喻不中肯,没触及要害,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 |
真赃实犯 |
赃物是真的,罪犯是确实的。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。 |
山崩海啸 |
山岳崩塌,海水奔腾咆哮。 |
振旅而归 |
振旅:整军,休整部队;归:返回。军队作战之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。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。 |
甘言巧辞 |
甘:甜,甜言蜜语。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|
敲锣放炮 |
谓大张旗鼓地活动。 |
逾淮之橘 |
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后以“逾淮之橘”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。 |
忝陪末座 |
忝:辱,愧。惭愧地坐在末座作陪。 |
执迷不返 |
亦作“执迷不反”。犹执迷不悟。 |
朝更暮改 |
早晨刚改过,晚上又变了。形容主意不定,一会儿一个样。亦作“朝更夕改”。 |
赏罚分审 |
赏罚:奖赏和惩罚。该赏的赏,该罚的罚。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。 |
罔知所措 |
罔:不。知:知道。措:安置、处置。不知道怎幺处理好。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。亦作“罔知所厝”。 |
穷岁累月 |
穷:尽。指经过很长的时间。形容连续不断,时间长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