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振聋发聩 |
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不切实际 |
不符合实际。 |
堂堂正正 |
原指军队阵容盛大。后形容光明正大。堂堂:强大威武;正正:整齐。 |
阿世媚俗 |
阿世:迎合世俗。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。 |
晋用楚材 |
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。 |
穿针引线 |
原指在男女之间进行的撮合;现常用来比喻从中联系、牵合、拉拢;使双方接通关系。 |
笑骂从汝 |
汝:你。指对他人的讥讽置之不理。 |
惜墨如金 |
惜:爱惜;墨:写字用的墨。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 |
文以载道 |
载:装载,引伸为阐明;道:道理,泛指思想。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。 |
卑躬屈节 |
卑躬:低头弯腰;屈节:屈辱节操。形容毫无骨气,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。 |
并容徧覆 |
广为包容覆庇。比喻德化之广。 |
断壁残璋 |
壁: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;璋:象半个圭的玉器。残缺不全的璋壁。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。 |
争长竞短 |
计较细小出入;争竞谁上谁下。 |
肉中刺 |
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。 |
一分为二 |
哲学用语,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,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。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,看到积极方面,也看到消极方面。 |
痛彻骨髓 |
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|
毛发不爽 |
犹毫发不爽。 |
伯俞泣杖 |
伯俞:古代孝子名。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。 |
百口难分 |
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。犹百口莫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