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怨离惜别 |
怨:幽怨。形容离别之际的愁绪和依依惜别的心情。 |
权宜之计 |
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 |
济寒赈贫 |
济:救济;赈:赈济。救助寒苦,赈济贫穷。 |
运筹决策 |
筹划情况,拟订作战策略。 |
捉衿见肘 |
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衿,同“襟”。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。后以“捉衿见肘”形容衣衫褴褛。引申为顾此失彼,处境困难。 |
不恤人言 |
不管别人的议论。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,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。 |
无为而治 |
无为:无所作为;治:治理。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当政的时候,沿袭尧的主张,不做丝毫改变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 |
目击耳闻 |
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 |
有言在先 |
把话说在前头。指事前打过招呼。 |
蕉鹿之梦 |
蕉:同“樵”,柴。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。 |
计日指期 |
谓计数天数,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。 |
自我吹嘘 |
比喻自我吹嘘、夸张。 |
获兔烹狗 |
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。 |
瓜剖棋布 |
剖:破开;棋布:像棋子般分布。像瓜那样分割,像棋子那样分布。比喻区分布局,职司有序。 |
楚楚动人 |
形容姿容美好,动人心神。 |
洒扫应对 |
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。封建时代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 |
餔糟啜醨 |
见“餔糟歠醨”。 |
距人千里 |
距:通“拒”,拒绝。形容傲气十足,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。 |
托孤寄命 |
托孤:以遗孤相托;寄命:以重要事情相托。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。 |
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 |
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。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,反而招来祸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