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不知耻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;不以为耻。恬:安然、满不在乎。
出处宋 吕祖谦《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》:“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”
例子“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!”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,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四十三章)
基础信息
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
注音ㄊ一ㄢˊ ㄅㄨˋ ㄓ ㄔˇ
繁体恬不知恥
正音“恬”,不能读作“guā”。
感情恬不知耻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恬”,不能写作“括”。
辨析恬不知耻与“厚颜无耻”区别在于:恬不知耻偏重于“恬”;“知”指做了坏事;也无动于衷;多指坏人没有心理上的羞耻感;而“厚颜无耻”偏重在“厚”和“无”;指人“脸皮厚”;不怕羞耻。
近义词满不在乎、厚颜无耻
反义词无地自容
英语shameless
俄语бесстыдный(бессовестный)
德语ohne Schamgefühl(schamlos)
法语sans bergogne(éhonté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※ 恬不知耻的意思解释、恬不知耻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囊萤映雪 |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,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。后形容刻苦攻读。 |
敬谢不敏 | 谢:推辞;敏:聪明。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。表示推辞的客气话。 |
空口说白话 |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。 |
讹以滋讹 |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,越传越错。 |
一搭两用 |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。 |
贫富悬殊 |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。 |
精诚所加,金石为亏 | 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加:施及;亏:毁坏。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 |
曾子杀彘 | 彘:猪。指教育孩子说实话,要以身作则。 |
哑然失笑 | 失笑:不由自主地笑起来;哑然:形容笑声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。 |
熊罴之力 | 熊罴:猛兽。指强大的势力。 |
聪明绝世 | 聪明到了极点,无人能与之相比。 |
饮灰洗胃 | 灰: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。比喻悔过自新。 |
知物由学 | 指要认识事物、获得知识,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。 |
腹心之疾 | 腹心:比喻要害处;疾:疾患。比喻要害处的祸患。 |
厉行节约 | 厉:严格;认真;行:实行。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。 |
低心下意 | 谓小心谨慎、专注不移。 |
历历如画 | 历历:分明可数。形容叙述、描写清楚明白,如同将绘画呈现在人眼前一样。 |
枯杨生稊 | 稊:植物的嫩芽。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。旧喻老人娶少妻。 |
青春两敌 | 敌:相当。两个人的年龄相当,都处于青春期 |
惩忿窒欲 | 惩:惩戒;忿:愤怒;窒:抑止;欲:嗜欲。克制愤怒,抑制嗜欲。 |
百岁之盟 | 同“百年之约”。即婚约。 |
豪迈不群 | 群:合群。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。 |
心到神知 |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,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。比喻对人表示钦佩,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。 |
琴瑟相调 | 琴瑟:古代两种乐器。比喻夫妻恩爱,感情融洽。 |
散发抽簪 | 簪:绾头发的首饰。抽掉簪子,散开头发。指弃官隐居,过逍遥自在的生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