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日而道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!”
基础信息
拼音tóng rì ér dào
注音ㄊㄨㄥˊ ㄖˋ ㄦˊ ㄉㄠˋ
感情同日而道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。
近义词同日而语、同日而论
英语mention at the same tim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土包子(意思解释)
- 恨之切骨(意思解释)
- 改邪归正(意思解释)
- 代人受过(意思解释)
- 一无可取(意思解释)
- 松柏后凋(意思解释)
- 卖弄学问(意思解释)
- 欺天罔人(意思解释)
- 蜂扇蚁聚(意思解释)
- 四海九州(意思解释)
- 鸟惊鱼散(意思解释)
- 立木南门(意思解释)
- 文恬武嬉(意思解释)
- 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(意思解释)
- 地老天荒(意思解释)
- 雪操冰心(意思解释)
- 涎皮涎脸(意思解释)
- 进退惟咎(意思解释)
- 雾鬓风鬟(意思解释)
- 真知卓见(意思解释)
- 慢条厮礼(意思解释)
- 游思妄想(意思解释)
- 无业游民(意思解释)
- 没斤没两(意思解释)
- 乌鸟之情(意思解释)
- 宣之使言(意思解释)
- 一家之辞(意思解释)
※ 同日而道的意思解释、同日而道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
化外之民 | 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 |
山高水长 | 象山一样高耸,如水一般长流。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。后比喻恩德深厚。 |
鱼游濠上 | 表示纵情山水、逍遥遨游。 |
大有人在 |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。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。 |
天各一方 |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。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;相距遥远。 |
舍本求末 | 舍:舍弃;求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 |
神号鬼哭 | 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 |
词无枝叶 | 词:言词,词句。形容文字简炼,无枝蔓之辞。 |
莺声燕语 | 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。 |
如牛负重 | 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。比喻负担很重。 |
滥竽充数 | 滥:与真实不符;竽:一种簧管乐器。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;混在乐队中凑数。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;或以次货冒充好货。有时也表自谦。 |
雷鸣瓦釜 | 釜:锅。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。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,声势烜赫。 |
蜂拥蚁屯 |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。同“蜂屯蚁聚”。 |
闭门自守 | ①闭门不出,洁身自保。②坚壁不出,严加防守。 |
披毛索黡 | 披:拨开;毛:毛发;索:寻找;黡:黑痣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。 |
肤见谫识 | 浅陋的见识。 |
束蕴乞火 | 同“束缊请火”。 |
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 | 比喻为政不善,人心涣散,使百姓投向敌方。同“为渊驱鱼,为丛驱爵”。 |
噙齿戴发 |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。 |
睚眦之隙 | 睚:眼眶;眦:眼角;睚眦:生气瞪眼。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