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一了千明 |
了:明白。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,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。 |
除暴安良 |
暴:暴徒;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;安:安顺、安抚;良:善良的人;良民。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;安抚善良的百姓。也作“安良除暴”。 |
新沐弹冠 |
沐:洗头发;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。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。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。 |
正大光明 |
公正无私、胸怀坦白的样子。 |
官运亨通 |
运:运气;亨通:顺利;通达。官运很顺利;升得很快。 |
端本正源 |
端:端正,清理。本:根本。源:根源。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。 |
幸反为祸 |
幸:幸运,幸福;祸:灾祸,灾难。在一定条件下,幸福可以转为灾难。 |
旷若发蒙 |
旷:空旷;开阔。蒙:眼睛失明。眼前突然开阔明朗,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。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,明达起来。 |
乞哀告怜 |
哀:怜悯;告:请求。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。 |
东挦西扯 |
指到处张罗。 |
困心衡虑 |
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。表示费尽心力,经过艰苦的思考。 |
忠贯白日 |
贯:贯通。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。形容忠诚无比。亦作“忠心贯日”。 |
啖以甘言 |
啖:引诱;甘:甜。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。 |
鶗鴂雕卉 |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恃己知而华予兮,鶗鴂鸣而不芳。”李贤注:“鶗鴂,鸟名,喻谗人也。”后遂以“鶗鴂雕卉”比喻谗言伤害正直的人。 |
屈尊就卑 |
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。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。 |
天高地远 |
形容极其高远。比喻差距特别大。 |
暮虢朝虞 |
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,打下虢国之后,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。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。 |
半瞋半喜 |
瞋:通“嗔”,生气。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。 |
冰壸秋月 |
喻人品德清白廉洁。宋·苏轼《赠潘谷》诗:“布衫漆黑手如龟,未害冰壶贮秋月。”《宋史·李侗传》:“愿中如冰壸秋月,莹彻无瑕,非吾曹所及。” |
疑行无成 |
疑:怀疑,犹豫。行动犹豫疑虑,就不能成功。 |
炳若日星 |
光明如同日月星辰。同“炳如日星 |
虎狼之威 |
威:威力,威风。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|
言听谋决 |
谓说的话听从照办,出的主意决定实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