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一鼓而下一鼓而下的意思
érxià

一鼓而下



一鼓而下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。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。

出处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定谋》:“昨日令人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迳截赵魏,掩其不备,一鼓而下。”

例子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64回:“须先派一人到巡抚衙门去调兵,就在这七夕之日,可以一鼓而下。”


基础信息

拼音yī gǔ ér xià

注音一 ㄍㄨˇ ㄦˊ ㄒ一ㄚˋ

繁体一皷而下

感情一鼓而下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或军事。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一鼓而下的意思解释、一鼓而下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反求诸己 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
智勇兼备 智:智谋。又有智谋,又很勇敢。
路不拾遗 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以德服人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、服从统治者。
触目惊心 触目:眼睛看到;惊:震惊。眼睛看到;内心感到吃惊。形容事态严重;令人震惊。也作“怵目惊心”、“惊心怵目”。
兢兢乾乾 指敬慎自强。
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。
超然远举 为超脱世事,远由而去。末·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偷俗如此,安可久居其间,遂超然远举,羁泊于江湖之上,不惟衣食之累,实亦少避其机阱也。”亦作“超然远引”。渭·姚鼎《伍子胥论》:“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,伍子胥之于吴,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,及至嗣子弃之,于是毅遂
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。
相得无间 相得:彼此投合;间:嫌隙。彼此投合,没有隔阂
勃然作色 作色:变脸色。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。
挥毫命楮 毫:毛笔;命:使用;楮:木名,可造纸,借指纸。指开始写作。
通权达理 通晓权宜与事理。
不知权变 权变:随机应变。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。
寸心不昧 寸心:区区之心;昧:隐藏。指不昧良心。
没法没天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,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,不受管束。
官样词章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。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。
自作聪明 自以为很聪明。形容轻率逞能。
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。
过盛必衰 过:太甚;盛:兴盛。太过兴盛就一定会转向衰弱。
神往神来 指精神相通。
摇首咋舌 咋:咬住。摇着头,咬住舌头。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