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一窍不通一窍不通的意思
qiàotōng

一窍不通



一窍不通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

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
例子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,可是双桥镇上并无“镇长”之流的官儿,他也还明白。(茅盾《子夜》六)


基础信息

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

注音一 ㄑ一ㄠˋ ㄅㄨˋ ㄊㄨㄥ

繁体一竅不通

正音“窍”,不能读作“qiǎo”。

感情一窍不通是贬义词。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辨形“窍”,不能写作“窃”。

辨析一窍不通和“一无所知”。都含有“一点也不懂;什么也不知道”的意思。但一窍不通偏重在“明白”;常用于知识方面;“一无所知”偏重在“不了解”;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;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;使用范围较广。

歇后语十窍通九窍;大杆杖吹火;扁担吹火;眼瞎耳聋鼻塞嘴哑

谜语十孔九漏;半边鼻塞

近义词一无所知、目不识丁

反义词全知全能、无所不知

英语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

俄语абсолютный профан(полный невежда)

日语全然(ぜんぜん)通(つう)じない

德语etwas überhaupt nicht verstehen(dafür geht jm jedes Verstǎndnis ab)

法语complètement bouché(stupide)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一窍不通的意思解释、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漫不经心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
属毛离里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。
火烛小心 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
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。
反躬自问 反:反转;躬:身体;自身。反回身来问问自己。指作自我检查。
推贤举善 推:举荐。举荐贤士,引进好人。
短褐不完 短褐:粗布短衣,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;完:完整。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。形容生活贫苦,衣衫破烂。
目无组织 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。
甜酸苦辣 指种种不同的味道。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种种遭遇和复杂感受。
百龄眉寿 眉寿:长寿。祝人高寿的颂辞。
惘然若失 心里总不大自在;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。惘然:失意的样子;若:好像。
绵延不绝 绵延:延续不断的样子。延续不断的样子。
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:品行端正的人。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,而不是互相拉拢、利用。
神人鉴知 鉴:审察。天神和凡人都察知。
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。《平妖传》二回:“表公单单一身,不胜凄惨,且喜有了性命,又得了两件至宝,正所谓一悲一喜。”
含垢纳污 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招贤下士 招:招收;贤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读书人。招收贤士,接纳书生。指广泛网罗人才。
无计所奈 同“无计奈何”。
秀才人情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,遇有人情往来,无力购买礼物,只得裁纸写信。俗话说:“秀才人情纸半张。”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。
驰高鹜远 犹言好高骛远。
锦衣肉食 见“锦衣玉食”。
残汤剩饭 残:剩下的。吃剩下的汤水饭食。
转侧不安 转侧:移换方位。形容心有所思,睡不安稳的状态
飞砂扬砾 见“飞沙走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