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振聋发聩振聋发聩的意思
zhènlóngkuì

振聋发聩



振聋发聩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

出处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
例子茅盾《联系实际,学习鲁迅》:“除了匕首,投枪,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

注音ㄓㄣˋ ㄌㄨㄥˊ ㄈㄚ ㄎㄨㄟˋ

繁体振聾發聵

正音“聩”,不能读作“guì”。

感情振聋发聩是褒义词。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辨形“振”,不能写作“震”。

近义词震耳欲聋、醍醐灌顶

英语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振聋发聩的意思解释、振聋发聩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
善始善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;也有好的结束。
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;前言不搭后语;两不相合。
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。
朽木粪土 朽木:烂木头;粪土:脏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
朽骨重肉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。
愁眉锁眼 锁:紧皱。愁得紧皱眉头,眯起双眼。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。
助天为虐 趁有天灾的时候害人。
无风扬波 犹言无风起浪。喻无端生事。
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 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
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以螳挡车 用螳螂的胳膊来阻挡车轮前进。比喻自不量力。
捋臂揎拳 捋:卷起;揎:拳打。卷起袖子,伸出拳头,准备动手。
泰极生否 泰、否:《周易》卦名,泰吉否凶。指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,好事会变成坏事。
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。
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。形容医道高明,能把垂死的人救活。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。
一瓶一钵 瓶、钵:和尚的饮食器具。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。形容家境贫寒。
沿才受职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。
六尺之托 托:委托。指受嘱托抚育遗孤。
沉重寡言 朴实稳重,不爱多说话。同“沉重少言”。
皱眉蹙额 蹙:收缩。布满皱纹的样子。
助画方略 协助规划作战的方针策略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