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ǐngjué

警觉


拼音jǐng jué
注音ㄐ一ㄥˇ ㄐㄩㄝˊ

繁体警覺
词性名词 动词


警觉

词语解释

警觉[ jǐng jué ]

⒈  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。

引起警觉。

vigilance;

⒉  警醒觉悟。

警觉世人。

alert;

引证解释

⒈  警醒觉悟;警醒发觉。

《阿毘达磨俱舍论·分别根品二》:“作意谓能令心警觉,胜解谓能於境印可。”
明 朱有燉 《豹子和尚》:“跳过人家墙,有些人警觉了,番身又跳出墙来。”
毛泽东 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因为犯了错误,他们可能有所警觉,以后不再犯这类错误。”

⒉  警惕并感觉敏锐。

鲁迅 《华盖集·并非闲话》:“凡事无论大小,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,便不免格外警觉。”
巴金 《家》二九:“‘有人来了!’ 觉民 忽然警觉地说,拉着 觉慧 要走。”
魏巍 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三章:“这 郭祥 在长期游击战争的生活里,养成了一种异常警觉的习惯。”

国语辞典

警觉[ jǐng jué ]

⒈  敏捷觉悟。宋·真德秀〈跋杨和父印施普门品〉:「一念清静,烈焰成池;一念警觉,船到彼岸。」也作「警悟」。

警惕 警戒

迷懵

⒉  对于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。

如:「提高警觉」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警觉"的意思解释、警觉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离退休人员对国有公司一般都格外警觉,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公司高深莫测。

2.强烈台风已快逼近,有些住户却还无所警觉,真是燕雀处堂,不知祸之将至!

3.马的眼睛没有猫的警觉、狗的好奇,也没有猪的糊涂。对半夜有人参观马厩,马好像比人更宽容。从眼神看,马离人间的事情很远,离故事也很远。而猫狗的恐慌哀怨、忠勇依赖证明它们就在人中间。鲍尔吉·原野

4.佛意味着回归到自己的意识——不再徘徊于梦中,不再想着未来,不再想着过去。一个不再被记忆或想象占据的意识。一个已经摆脱过去和未来的意识,一个只有当下的意识,全然的此时此地。警觉的、觉醒的、散发光芒的。奥修

5.但孙本初又忽生警觉,初次拜见抚台,这样子放言高论,不管话说得对不对,总会让入觉得他浮浅狂妄,所以有些失悔。

6.人微言轻,说话没份量,贸然提醒的话,赵大明不见得会听,话传到孙仁勇耳里,只会引起他的警觉。

7.就是要养兵千日,警觉千日,不容稍懈,务使危害社会者要么不敢前来,要么一来必败露。

8.它,是一只洁白、可爱的小兔。我在天桥上走着,忽然发现一个小商贩在卖兔子。那可爱的小白兔呵!两只长长的耳朵时不时警觉地竖起来,又松垮地放下去;一双又红又亮的大眼睛用惊奇的眼神望着,但又带着忧郁……

9.有时候要单独,有时候要跟别人在一起,如果你是警觉的,那么不仅不会有矛盾,还会有来自相反极端的帮助。一个从来没有生活在单独之中的人无法知道关系之美,而一个从来不曾住在社会里的人无法知道单独的狂喜。奥修

10., 这种隐秘而又出其不意的做法既有助于使干部们时刻保持警觉,也提醒国内观察者:党掌管一切。